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公告通知 > 正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秋冬季校园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3-09-10 点击数:

校内各单位:

秋冬季节昼夜温差日渐加大,气温变化剧烈。恰逢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师生返乡、探亲等将迎来高峰期,人员跨区域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将会明显增加,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传染病疫情传播风险。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秋冬季校园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辽卫传[2023]13号)要求,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秋冬季校园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强化传染病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各二级单位要落实校园传染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定期对公共物品及地面、走廊、楼梯扶手、电梯等公共区域进行清扫消毒,加强室内区域通风换气,加强学生和教职员工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切实做好秋冬季校园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应对准备。

二、切实落实秋冬季校园重点传染病各项防控措施

在校期间,师生学习工作环境人员相对密集,空间相对密闭,发生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较高,各二级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疾病防控的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做好防控措施。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部分患 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 泻、结膜炎等。

20232月以来我国新冠疫情呈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目前新冠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建议师生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加强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和家人健康状况。

(二)流行性感冒预防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症状,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多数病例为轻症,少数为重症,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主要为孕妇、婴幼儿、老年人或慢性基础病患者。

每年秋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目前个别南方省份流感疫情开始呈上升趋势,建议师生勤洗手、平衡膳食、保证睡眠、增强体质和机体免疫力;尽量减少接触流感病例或做好防护(戴口罩等),此外,接种流感疫苗被认为是预防流感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措施。

(三)登革热预防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目前没有可以预防疾病的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等。

每年5月到11月是登革热的高发季节,近期,登革热在东南亚地区快速流行,在全球范围内,今年的病例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在我国主要流行于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及浙江等南方地区。师生如果去登革热流行区,建议在出行前查看当地登革热疫情情况,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食物中毒

每年5-10月为我国食物中毒高发月份,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食物中毒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师生日常饮食需要谨慎。尽量保证食物的卫生,少吃路边摊;其次,不要吃不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再次,避免食用存在毒性的动物或植物,如河豚和菌类;最后,要加倍注意饮水安全。

(五)假期出行注意事项

出行前,师生要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形势及相关部门发布的健康风险提示,及时了解相关传染病防控知识,合理安排行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建议暂缓出行。

旅途中,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客运场站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科学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假期出行期间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外出时做好防蚊虫叮咬措施,前往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自然疫源地时不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有可疑猴痘接触史的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返程后,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身体出现异常症状不要着急返校,及时就诊,主动告知医生外出史。



版权所有©沈阳工学院 https://www.situ.edu.cn  学院地址: 辽宁省沈抚示范区滨河路东段1号